文|深燃黎明
编辑| 韦嘉
1月中旬,国内一些公募基金突然开始连夜调配港股研究员。 招聘岗位的首要要求就是熟悉香港股市。
与此同时,一家知名基金公司摩拳擦掌,提交了募集港股基金的申请,计划紧急进军香港股市。 华创证券1月19日召开主题为“跨过湘江,夺取定价权”的会议。
暗流涌动。 中国最精明的投资者已经察觉到了风向的变化——香港股市即将爆发,他们应该先占个坑,赚钱。
热钱大量涌入港股。 2021年初以来,南向资金(从内地流向港股的资金)已连续20证券净买入,买入金额连续20个交易日超过100亿港元。 基金净买入港股265.93亿港元,创下港股通开通以来单日新纪录。
早买港股的人先赚钱了,因为一些香港上市公司的股价正在创下纪录。 1月25日,“港股科技之王”腾讯股价大涨11%,创近十年单日最大涨幅,市值超过7万亿港元。 腾讯投资的微盟和美团股价近一个月分别上涨60%和21%。
香港一位券商分析师告诉《深燃》,这一个月来,他每天都听到人们谈论股票。 当有人催促另一个人开始一款新游戏时,“说他会花数十万美元来玩它”。
香港中环的空气中弥漫着金钱的味道,大新正在掀起一股热潮。 即将上市的快手于1月26日开放认购,据悉一周内实际认购量已突破千次。 许多散户投资者开设多个账户并增加杠杆参与。 投资机构利用个人关系“预定份额”。
快手之后,哔哩哔哩、百度等公司重返香港二次上市。 公司的每一次上市都是一场财富盛宴,管理团队、投资者、散户都将分得一杯羹。
2021年,香港突然站在了全球投资者的聚光灯下。 在持续升温的牛市中,“去港股赚钱”正在成为一股热潮。
香港股市也疯狂
李剑飞是香港一家证券公司的持牌分析师。 从业以来,他从来没有觉得香港股市像今天这样疯狂。
待上市的公司太多了,其中不乏“以前可能没有来过港股的好公司”。
东方财富数据显示,2020年,共有173家公司在港股上市。 其中不乏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优质企业,如农夫山泉、京东健康、泡泡玛特、蓝月亮等。 也有一些之前在美股上市,又回到香港股市二次上市的,比如京东、网易、新东方、中通等。
这对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工作量增加一倍。 以前他只需要每个季度发布一份覆盖企业的深度报告,但现在需要每个月更新,而且覆盖的企业数量还在不断增加。
如何估值也是一个大问题。 仅2021年过去一个月,港股市场就有304家公司股价涨幅超过20%,92家涨幅超过50%,32家股价翻倍。 上市公司估值上涨太快,已经到了“市场梦想率已经无法形容”的地步。
过去,李建飞和他的同事首先对上市公司进行估值预测,设定目标价格,然后在后期利用上市公司的业绩来实现这个价格。 超越,“大家都在追股价抬高目标价,目标估值全是假的”。
火爆的市场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参与股市创富盛宴,其中又以新股发行最受欢迎。
2020年9月,农夫山泉港股IPO,掀起港股新热潮。 当时,散户疯狂抢购新股,超额认购超千倍蚂蚁股票配资系统,银行锁定新资金6709亿港元,打破了中国铁建12年前创下的“冻结资金王”纪录” 在港股中。 一个多月后,蚂蚁筹划港股IPO,冻结资金金额超过农夫山泉,但IPO暂停,未能打破纪录。 2020年底,京东健康IPO,散户热情涌入市场。 共有846,200份散户认购申请,使京东健康成为2020年香港散户投资者认购最多的新股。
散户之所以如此热情,是因为赚钱效应太强了。
2020年部分新上市公司股价走势图/深然
开盘就暴涨,碰上就赚钱,是很多散户参与2020年新股IPO赚钱的一种方式。
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2021年,并且还在持续升温。
1月14日,宜都科技公布IPO结果。 IPO认购人数达117万户,超额认购约1632倍,冻结资金6723亿港元。 记录。 上市首日,宜都科技股价上涨123%。 1月26日,快手开始接受香港散户认购。 各大券商为散户预留了数千亿的融资额度,让他们可以加杠杆创造新的融资额度。 首日超额认购超260倍。 据媒体报道,字节跳动员工组团参加快手IPO发布会。
“好像我身边的人一夜之间都成了股神,大家都在讨论如何创业。” 一位参与京东健康新业务的散户投资者感慨万千。
传统港股券商对新股收取高额佣金,导致新股回报率较低。 然而,一些互联网券商已将手续费降低到很低甚至免费。 此外,不少新股上市后也出现暴涨。 新上市几乎已经成为稳定盈利。 无亏损业务。 所以赚钱的关键就变成了怎么砸,也就是怎么抢份额。
1月27日,微创港股开盘时,富途于上午10点释放10亿额度,部分散户上午10点前进入系统开始排队,20秒内10亿额度全部被抢。 “10秒内排队,密码错误一次,就没有名额了。” “我距离排队的 9000 人只有一秒钟的时间了。” “最好还是去12306抢一张火车票,至少可以省下车票供你支付30分钟的时间。” 一些散户在大信集团表示。
香港股市的新规则很复杂。 有人专门分析了规则,计算了各种玩法的中奖概率,总结出了玩新游戏在朋友圈推销的秘诀。
当前的港股IPO市场就像一块诱人的大蛋糕。 散户纷纷涌入,人人都想分一杯羹。
千亿大军南下“买货”
“只能说现在资金太多了。” 李健飞分析着沉然。
据他观察,去年12月底以来,不少资金聚集港股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北水的涌入(北水是指从港交所流入港交所的资金)。内地也称南向基金)。 “北水不断来买货,推高了估值。” 这是近一个月来港股大涨的重要原因。
香港股市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股票之一,但由于历史原因,外资长期以来在香港股市拥有巨大的定价权。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,如果前一天美国股市大幅下跌,那么第二天香港股市肯定会暴跌。 每当外界有风吹草动的时候,港股就会先跌。
沪港通、深港通(统称港股通)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开通后,内地资金投资香港股市有了便捷的渠道。 此外,近两年国内公募基金的火爆也降低了A股投资者间接投资港股的门槛。
仅去年一年,A股发行公募基金1,441只,募集规模达3.16万亿元,创1998年以来新高。 可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的股票型公募基金总规模渠道每年增加2740亿元。 今年1月推出的新基金中,近一半将港股纳入投资范围。 1月15日推出,80亿规模“嘉实港股优势混合”基金,可将80%以上资金投资港股通公司,短短一天就被抢购一空,成为“阳光基金” ”。 还有更多基金公司分别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刚刚提交港股基金申请,正在紧急招聘港股基金经理和研究员。
与散户相比,基金属于“正规军”,打法更专业,阵容也更大。 纵观2020年,A股最大的主题之一就是“资本聚合”。 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主力资金不断抱团押注核心资产。 白酒、半导体、新能源汽车、光伏、锂电池等领域的龙头企业股价持续创新高,而传统行业中一些被低估的企业,股价不断下跌,无人问津。
不少业内人士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。 现阶段A股抱团,市场担心抱团崩溃。 如今,基金终于将目光投向了长期被低估的港股。 价值飙升的主要推动力。
有一组数据可以非常直观地体现这种变化:刚刚过去的1月,共有20个交易日,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突破100亿港元,不断刷新历史纪录。 过去一年,南向资金净买入腾讯1814亿港元,但近一个月来,这一数字已突破700亿港元。
对于“聪明钱”来说,现在确实是抄底港股资产的好时机。
过去多年,由于交易所的审核规则,国内不少优质互联网企业纷纷赴美上市。 就连看起来很国际化的香港,也没有留住这些明星企业。 港股的基础市场一直是传统行业的房地产和金融。 除了腾讯之外,基本上没有可以出售的科技公司。 2014年,港交所错过了阿里,阿里转向美股市场,成为当时史上最大规模的IPO。
香港联交所于2018年开始改革,鼓励中国内地科技公司来港上市,并放宽对同一股权不同权利公司的限制。 它还放宽了亏损生物制药企业的审批门槛。 加之中美关系影响,不少已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纷纷回归,二次上市的落脚点选择在香港股市。
因此,近两年港股迎来了一大批科技公司,其中大部分是内地互联网、金融科技、医疗保健、消费等领域的龙头公司。
某私募基金投资者去年毅然转型为FA,募集了一只新基金,专门投资新高成长的新上市科技公司。 以前,他的工作是在一级市场寻找有潜力的初创公司,以甲方的态度进行投资,但现在,他的工作变成了“每天跪舔券商投行,尝试每一种方法”。意味着获得配额”,因为这样赚钱更快。
毕竟,很多涌入港股市场的上市公司都可以算是核心资产,而且价格也不算太贵。 一些投资者认为,这是“买即赚”。
高位增发,缺钱还是挪用?
与IPO融资相比,资本市场还有另一种更快的赚钱方式——增发股票。
增发是指上市公司向投资者指定增发股票以筹集资金的方式。 简而言之,就是增加股票发行,引入更多的投资者,筹集更多的资金。
增发什么价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,因为这将直接决定公司能筹集到多少钱以及是否划算。 因此,不少企业会选择高级别增发。
过去一段时间,上市公司增发的案例层出不穷,很多公司根本就不缺钱。
最典型的是小米。 去年12月2日,小米发布公告,宣布将进行增发,以每股23.7港元配售约10亿股,预计募集资金约30.6亿美元。 在宣布增发之前,小米股价已经上涨了半年多,并且处于当时的最高点。
消息传出后,不少人吐槽,称小米利用高位增发股份,饭菜太难看了,对老股东不厚道。 小米2018年以每股17港元的发行价上市,股价连续两年破位。 另外,当时的小米并不缺钱。 截至9月底,其现金储备超过300亿元。
国内市值最高的车企比亚迪也在12月1日宣布增发股票。 当时,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处于风口浪尖,股价节节攀升,市值不断创新高。 比亚迪股价从2020年初的40港元上涨至宣布增发时的182港元,涨幅超过3倍,也处于当时的最高点。
有趣的是,比亚迪同时在香港股市和A股市场上市,但本次增发主体却是通过香港股市上市公司。 有人认为,这是因为港股的投资者阵容更加多元化、国际化。 本次增发定价已于1月20日完成,募集资金约38.6亿美元,是亚洲汽车行业近十年来最大的股票融资项目,也是非金融公司最大规模的新股配售在香港历史上。 但比亚迪也不缺钱。 增发前,截至去年9月底,比亚迪账上现金储备为123亿元。
最讽刺的是恒大汽车。 1月24日,恒大汽车宣布拟融资260亿港元,发行价格为27.3港元/股。 参与本次定增的人大多都是许家印朋友圈里的大人物,其中之一就是香港富豪刘銮雄的妻子。
次日股市开盘时,恒大汽车股价一度飙升逾60%,市值超过4200亿港元。 在国内新造车厂商中仅次于比亚迪和蔚来,与两家中国恒大接近。 不过,恒大汽车直到现在还没有量产。 去年8月,公司由恒大健康更名为恒大汽车。
随着香港股市的好转,各大公司的股价都上涨了,缺钱的人不缺钱。 上市公司纷纷打开工具箱,将资本市场的钱装入自己的口袋。
不仅增发的公司不缺钱,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也不缺钱。 但二次上市也是快速筹集资金的好方法。
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百度。 百度已在美国股市上市。 过去几年,百度股价持续下跌,市值不断缩水。 已被美团、拼多多、京东、蔚来等公司超越。 但百度根本不缺钱。 去年第三季度,百度实现营收282亿元,账户现金储备190亿元。
百度股价的腾飞,是从与新车的关系开始的。 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,市场上一直有百度将亲自造车的传言,随后百度股价一路上涨,从每股160美元涨到最高264美元。 正当百度股价回升、香港股市升温之际,市场传出百度开始回港二次上市的消息。 如果消息属实的话,那么这个时机显然是非常“划算”的。
狂欢过后,是体面还是尴尬?
“现在太多股票的上涨让人恐慌,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健康的牛市,总感觉像是一波短线投机。” 李健飞对沉然说道。 他拿出最近刚刚关注的一只股票,不到两周股价就翻了一倍,另一只股票一个月就上涨了70%。 “这真是令人大开眼界。”
市场已经开始显现出不利的信号。
1月18日起,恒生科技指数连续三个交易日上涨3.88%、2.84%、5.44%,并于1月25日首次突破10000点,达到10206.6点的历史峰值。 但随后它开始下跌。 1月26日,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.34%,随后两天下跌1.6%和4.43%。
看空者开始怀疑这一次是否会重演六年前发生的事情。
2014年沪港通开通后,内地资金开始大量流入港股。 2015年上半年,大大小小的港股都受到南向资金的疯狂追捧。 。 但这波行情很快就结束了。 昙花一现的浪潮并没有改变港股原有的市场格局,最后入市的资金反而成为了迎合者。
“开枪换地方,随时准备逃跑。” 港股一度被贴上标签。
因此,这波“南下”和所谓的“夺取定价权”是否会带来多大麻烦,是否会引发真正的牛市,目前还不得而知。
让投资者更有信心的是,港股已今非昔比。 从同股不同权审核制度改革蚂蚁股票配资系统,到允许亏损的生物制药企业上市,到接受大量中概股二次上市,再到推出恒生科技指数,包括一些内地领先科技巨头进入恒生指数后,香港股市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。
恒生科技指数涵盖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香港上市公司,包括腾讯、阿里巴巴、网易、京东、美团、小米、阅文、微盟等31家明星科技公司。 此外,阿里、美团、小米等龙头企业已被纳入恒生指数。
这些优质科技公司的存在,是很多投资者看好港股的关键。
但无论基本面如何变化,过热的市场依然容易追赶。 业内有一个笑话:当街头叔叔开始谈论股市时,你可能就该警惕风险了。 但现在,香港股市散户的热情不再只是街头空谈,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参与交易。
根据股市28条原则,一场完整的博弈之后,最终赚钱的人不会超过20%。 但过去一个月,看起来大家都在赚钱。 在新股IPO、散户新收购、二次上市、南下资金涌入等因素叠加影响下,狂热情绪持续蔓延。
狂欢过后,是体面还是尴尬? 那些满怀热情涌入市场、想要赚钱的散户最终会怎样? 本质上,这是一场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博弈。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,拿到门票,不错过比赛,就是赚钱之外最大的乐趣了。
*标题图及附图均来自。
*应受访者要求,本文中李建飞为化名。
*深烧()
本文由作文网配资资讯栏目发布,感谢您对作文网的认可,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,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,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“蚂蚁股票配资系统:疯狂的港股”
上一篇
通达信使用技巧(三)策略股票池